目录1.持续健全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优化路径2.水更清、滩更净、湾更美——我国多措并举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3.五个字见证四川“含绿量”提升4.西气东输四线全线贯通投产5.山西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6.2025年黄河调水调沙启动7.淮委研究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8.淮河流域将迎入汛首场强降雨 淮河防总、淮委启动应急响应9.29个工作日实现“五证联发” 淮安洪泽区刷新项目审批速度
1.持续健全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优化路径
财政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标志着我国生态补偿制度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多年来,我国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现了从政策探索到制度定型的历史性跨越,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流域协同治理新范式。这一制度创新,以长江、黄河等重大流域以及各地辖区内重点河流的跨区域流域为实践载体,通过重构流域生态治理中的权责利关系,推动我国流域治理实现从末端治理向源头防控转变、从行政主导向多元共治转变、从零和博弈向合作共赢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确立,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在流域治理领域的具体实践。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要求突破传统行政区划的治理桎梏,将“流域生命共同体”理念转化为“成本共担、效益共享”的制度设计,特别是要求将补偿范围从单一的流域水环境扩展至森林、草原、大气、湿地、荒漠、海洋、水流、耕地等生态系统,充分彰显“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来源:2025.6.24 中国环境报)
2. 水更清、滩更净、湾更美——我国多措并举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2024年,全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3.7%,较2020年提高6.3个百分点,2025年春季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继续稳中向好;重点监控的24个典型海洋生态系统连续四年消除“不健康”状态。在生态环境部2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张志锋介绍了这一情况。他表示,“十四五”以来,生态环境部以美丽海湾建设为主线,聚焦突出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坚定实施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实现近岸海域水更清、滩更净、湾更美、人海更和谐。美丽海湾建设是重要的环境民生工程。张志锋说,生态环境部坚持“一湾一策”,提升海湾之美。当前我国美丽海湾建设已经进入“扩面、提质、增效”的新阶段。美丽海湾建设范围更大,重点打造美丽海湾数量从50个扩大到110余个,厦门、秦皇岛等7个沿海城市正在探索开展全域美丽海湾建设,沿海各地也在同步推进其他海湾的治理。张志锋表示,要高质量打好“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收官战,高水平谋划“十五五”各项工作,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提供重要支撑和服务保障,让美丽海湾的环境之优、生态之美、治理之效成为美丽中国的靓丽名片,惠及更为广大的社会公众。(来源:2025.6.25 新华网)
3. 五个字见证四川“含绿量”提升
今天6月25日是2025年全国低碳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碳路先锋、绿动未来”。作为绿色经济大省、清洁能源大省和碳汇大省,四川2024年以来“向绿而行”,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和绿色发展先行区,经济社会发展“含绿量”持续提升,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新成效。新:新质生产力与焕新相得益彰。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四川加快建设锂电产业基地和光伏产业基地,进一步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及推广应用,绿色低碳领域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降:能耗和碳排放强度协同降低。在产业领域,四川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出台“两高”项目管理目录,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违规上马,推动重点领域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培育省级节能降碳标杆企业。研:科技创新引领赋能更加给力。一方面,聚力打造一批新型研究平台。另一方面,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变:深化改革赋能减污降碳扩绿。强化新一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契机,加强制度改革创新。治:协同共治多方参与格局形成。更加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首次开展省内绿电交易。(来源:2025.6.25 中国环境网)
4. 西气东输四线全线贯通投产
国家管网26日宣布,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中卫)甘宁段成功投产。至此,西气东输四线全线贯通投产,对于我国提升国际油气资源配置效率、保障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共建新时代绿色能源丝绸之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西气东输四线是继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三线管道之后,连接中亚和中国的又一条能源战略大通道。工程投产后年输气能力达150亿立方米,折合替代标煤2700多万吨,减少碳排放约5000万吨,西气东输管道系统年输送能力将达到“千亿方”,显著提升天然气跨区域调配能力。本次投产的甘宁段管道长1162公里,起自红柳压气站,止于中卫联络站,与西部原油管道、西部成品油管道、西气东输二线、西气东输三线4条油气管道长距离并行敷设,交叉穿越点密集。西气东输四线全线投产后将和西气东输二线、三线联合运行,进一步完善我国西北能源通道,使我国天然气一次管输能力突破4000立方米,有效增强管网系统供气可靠性和灵活性,将更多的中亚气、新疆塔里木上产气和新疆煤制气输送到环渤海、中部和东南沿海地区,对优化区域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和推动沿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来源:2025.6.26 人民网)
5. 山西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山西大同市,塔山发电公司,登上平台远眺,一道“廊桥”凌空飞架。这一头是坑口电厂,另一头是塔山煤矿。“这是长度1500米的封闭式输煤皮带,实现煤炭就地清洁转化。煤电联营,降成本、减污染,通过煤电一体化开发,实现煤电充分融合。”塔山发电公司燃料部副部长武思彤介绍。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指出:“进一步提升煤炭、稀土等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增强煤炭等化石能源兜底保障能力,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注重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多能互补、深度融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山西锚定“双碳”目标,确定多能互补、协同发展的能源发展路径,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目前,山西外送电量位居全国前列,绿电外送连续两年全国第一。保障能源供给系统安全稳定。山西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对煤炭、火电等传统能源的兜底保障、安全支撑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山西推动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提升火电机组深度调峰能力,确保用电低谷“让得出”、用电高峰“顶得上”。(来源:2025.6.23 人民网)
6. 2025年黄河调水调沙启动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自23日起通过联合调度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库,启动实施2025年黄河调水调沙。水利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黄河将于7月1日进入主汛期。按照规定,相关水库水位应消落至汛限水位,腾出防洪库容。按照安全可控、统筹兼顾的原则,结合黄河下游抗旱和中游水库腾库迎汛要求,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启动本年度黄河调水调沙任务。据介绍,根据黄河中游河道来水及水库蓄水情况,综合考虑抗旱保灌保供、腾库迎汛、水库排沙、河道减淤、河口生态补水等目标,本次调水调沙将历时17天左右。调水调沙将采用万家寨、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库调控为主,支流故县、陆浑、河口村水库相机配合的联合调度模式,综合考虑水库排沙减淤和下游河道水生生物及其栖息地生态,控制花园口水文站含沙量峰值不超过359千克每立方米。黄河调水调沙是调节黄河水沙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调水调沙期间,各级水利部门将密切关注天气形势变化,及时滚动分析水雨情,加强应急值守和防汛会商,强化水库实时调度,加强工程巡查防守,保障调水调沙顺利进行,确保人员安全和工程安全。(来源:2025.6.23 新华网)
7. 淮委研究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
6月19日,淮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淮委党组书记、主任杨锋出席会议并讲话,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姬宏主持会议,委党组成员刘玉年、谢兴广、黄诚、许静出席。会议指出,上半年,全委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水利部党组决策部署和淮委党组工作安排,经济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各单位加强财务经济工作的意识不断强化,监管制度体系逐步完善,监督检查力度持续加大,经济行为进一步规范。会议强调,各单位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科学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和协同发展意识,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切实提升事业发展的业务支撑能力。要强化法治意识、规则意识、底线意识,坚持不懈防范风险,不断加强委属企业的监督管理。要聚焦政策衔接,锚定全年目标任务,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贯彻落实等,做好系统谋划,进一步推动淮委财务经济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来源:2025.6.23 淮河水利网)
8. 淮河流域将迎入汛首场强降雨 淮河防总、淮委启动应急响应
6月19日,淮河防总召开防汛会商会,分析研判流域近期雨水情形势,安排部署暴雨洪水防御工作。会商强调,此轮降雨是淮河流域入汛以来覆盖全流域的首场强降雨,各部门各单位要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实时跟踪监测雨水情,滚动预报预演,及时发布预警。系统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充分利用数字孪生淮河防洪“四预”系统,指导精准调度出山店、佛子岭等大型水库拦洪削峰,拦河闸坝提前预泄畅通河道,充分发挥水工程防灾减灾综合效益。加强与地方沟通联系,指导细化落实中小水库度汛、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等薄弱环节防御措施。强化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及时准确报送相关信息。(来源:2025.6.20 人民网)
9. 29个工作日实现“五证联发” 淮安洪泽区刷新项目审批速度
依托营商专员制度,洪泽区构建了“一家牵头+部门共办+联合会审”服务体系,定期组织生态、住建、审批等部门开展重特大项目“面对面”会审,对关键环节进行联合指导。“今年以来,该区共为32个亿元项目提供专班服务,其中,13个项目完成了土地至施工许可全流程手续,19个项目办结规划核实至竣工验收手续。”洪泽区投资项目代办服务中心主任李祥介绍。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今年,洪泽区多措并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包括发布创优实施“五型”营商环境若干措施,优化政务审批流程,多部门联合编制《洪泽区惠企政策汇编》,实施“正风提效 真抓实干”三大行动,打通营商环境“中梗阻”。截至目前,该区已解决营商环境“中梗阻”问题15个,涉及人社、司法、市场监管等14个职能部门,通过全覆盖督查完成9个问题整改,持续跟踪推进6个问题整改;并联审批办件103件,容缺受理538件;“不见面”兑现政策403件,发放奖补资金2332.25万元。洪泽区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海涛表示,将继续深入践行“做的要比说的好、服务要比需求早”理念,以“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为抓手,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创新的举措、更优质的服务持续擦亮“泽优办”品牌,全力打造淮安市“四最”营商环境示范区。(来源:2025.6.25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