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越南启动国家绿色发展与可持续企业促进计划
2. 中老铁路第五组“澜沧号”动车组抵达老挝
3. 柬埔寨银行和小贷机构推弹性还款 纾解从泰国返乡劳工债务压力
4. 中国援几比“萨芬公路”项目交接仪式举行
5. 中蒙第二条跨境铁路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
6. 中企承建尼日利亚阿布贾南外环路高速公路二期项目顺利竣工
7. 塔城地区水利局开展农村生产生活用水保障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活动
8. 兵团聚力增殖放流筑牢水域生态屏障
9. 新疆两地林长制工作获国家表彰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1.越南启动国家绿色发展与可持续企业促进计划
6月15日晚,越南农业学院下属绿色增长研究院与越南自然与环境保护协会在河内联合举办"2025国家绿色环境计划"启动仪式暨"国家绿色ESG企业计划"发布仪式。活动获得中央部委、河内市人民委员会、越南工商联合会以及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参与,共同推进基于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三大支柱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绿色增长研究院院长黄侠博士在仪式上强调,今年的主题"绿色纪元——奋发图强纪元"体现了越南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的承诺。他警告气候变化正对越南产生日益严重的影响,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达每年GDP的1-1.5%。在此背景下,越南已颁布多项新环境政策,为促进行动提供法律框架。这些政策于2025年初生效。2025国家绿色环境计划宣传大使黄珠英小姐呼吁年轻人通过绿色生活习惯和可持续生活方式为环保行动。仪式上,组委会与代表共同启动了"2025国家绿色环境计划"暨"国家绿色ESG企业计划"发布仪式,彰显了携手共建越南绿色可持续未来的共同承诺。(来源:2025.6.16 越通社)
2.中老铁路第五组“澜沧号”动车组抵达老挝
13日,中老铁路第五组“澜沧号”CR200J型动车组列车顺利抵达老挝,标志着中老铁路运输保障能力迈上新台阶。该动车组外观延续“澜沧号”标志性的老挝国旗红、蓝、白配色,由动力车、拖车和控制车组成,设有商务座、一等座、二等座和无障碍设施,可搭载632名乘客。“澜沧号”动车组自设计阶段便充分考虑当地气候与地形,以提升在本地环境下的运行表现。据老中铁路有限公司介绍,第五组“澜沧号”动车组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缓解旅游旺季及节假日期间的客流压力,提升列车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同时也有望延长车票预售期,方便旅客提前安排行程。自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以来,老挝段累计发送旅客已突破965万人次,跨境旅客运输量突破53万人次;货运品类超过3000种,货运量累计达1391万吨。中老铁路已成为老挝对外互联互通的重要运输通道,在服务民众出行和促进区域经贸往来方面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老挝公共工程与运输部部长安巴宋·孟马尼表示,第五组动车组的到来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铁路运输效率,更加方便老挝人民群众的出行,推动老挝交通现代化进程,并增强老挝在区域互联互通和跨境运输体系中的枢纽作用。(来源:2025.6.14 人民网)
3.柬埔寨银行和小贷机构推弹性还款 纾解从泰国返乡劳工债务压力
柬埔寨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同意,为从泰国回乡的柬劳工提供弹性还款方案,以减轻他们的财政负担。柬埔寨银行公会(ABC)和柬埔寨小额贷款机构协会(CMA)14日发表联合声明,全力响应洪玛耐总理号召,为因柬泰边境局势紧张而回乡的柬劳工提供金融纾困。在声明中,柬银行公会和小额贷款机构协会承诺,将动员成员机构,根据实际情况,为拥有贷款负担的返乡柬劳工制定可行方案。声明指出,成员银行及小额贷款机构将优先审查返柬劳工的贷款状况,为他们提供弹性还款方案,包括延长贷款期限、调整贷款利率等。银行和小额贷款机构将以个案方式,评估债务人的实际情况和提供客制化还款方案。声明强调,两个协会将与柬埔寨国家银行及相关政府部门保持密切协作,确保金融政策与国家社会经济复苏战略同步推进。劳工部发言人孙梅萨向《柬中时报》表示,截至今年3月底,约有129万8251名柬埔寨公民在泰国工作与生活。为应对返乡潮,劳工部已提前部署多项措施,包括提供交通协助与就业对接服务。(来源:2025.6.15 柬中时报)
4.中国援几比“萨芬公路”项目交接仪式举行
当地时间16日上午,中国援几内亚比绍西非沿海公路比绍至萨芬段(简称“萨芬公路”)项目交接仪式在几内亚比绍首都比绍举行。萨芬公路全长8.2公里,项目于2021年8月开工,2025年2月完工。整条公路采用中国城市主干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60公里,是几比国内等级最高的双向六车道公路。在交接仪式上,几内亚比绍总统恩巴洛对中国援建萨芬公路项目予以高度评价,“这条公路是所有几比人的骄傲,也是几比与中国友谊与合作的象征”。他说,萨芬公路改变了比绍的面貌,为高效的道路交通提供了坚实保障,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中国驻几内亚比绍大使杨仁火说,萨芬公路是一条“友谊之路”,也是“惠民之路”和“合作之路”,是中几比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又一项重要合作成果。(来源:2025.6.17 人民网)
5.中蒙第二条跨境铁路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
5日,中蒙甘其毛都至嘎顺苏海图铁路跨境铁路大桥首根桩基顺利开钻,标志着中蒙第二条跨境铁路正线工程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中蒙跨境铁路项目由中蒙两国共同推进,是继1956年二连浩特至扎门乌德铁路建成通车后,时隔近70年再建的第二条中蒙跨境铁路。该项目中国境内段由国家能源集团投资建设,蒙方境内段由塔本陶勒盖铁路公司投资建设,双方明确跨境铁路“统一设计、各自建设、一次联通”。项目自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甘其毛都口岸出境,经蒙古国嘎顺苏海图口岸,连接蒙古国南戈壁省嘎顺苏海图站,线路全长约9.9公里,计划2027年建成通车。据施工方中国铁建大桥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施工的跨境铁路大桥(国内段)正线全长约760米,共有钻孔桩348根、承台34个、墩身34个。施工线路穿越戈壁荒漠区,常年大风,沙尘频繁,对施工作业在极端大风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高,施工难度大。项目团队不断优化施工方案,采用“钢护筒+旋挖+泥浆护壁成孔”工艺,顺利完成首桩施工。(来源:2025.6.17 人民网)
6.中企承建尼日利亚阿布贾南外环路高速公路二期项目顺利竣工
当地时间13日,由中地海外尼日利亚公司承建的阿布贾南外环高速公路二期项目(简称OSEX二期项目)竣工,尼日利亚参议院议长阿克帕比奥、首都地区部长威克等政府要员,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王颖琦、中地海外尼日利亚公司总经理钟翔等人出席在项目现场举行的竣工仪式,周边社区2000多名民众到场观看。阿克帕比奥代表总统发表讲话,对中地海外展现出的施工质量与建设效率给予高度赞誉。他表示,OSEX二期项目是尼日利亚“重燃希望议程”的一部分,道路投入使用后,进一步完善了首都地区的交通网络,对提升阿布贾民众生活质量与促进经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钟翔表示,作为首都地区又一关键基础设施,OSEX二期道路能有效增强区域应急响应能力,改善城区与郊区的通行条件,对提升物流效率、降低运输成本、释放阿布贾南部投资潜力起到重要作用,将创造更多发展机遇。OSEX二期项目起点从阿布贾城区南外环路与一环路立交桥延伸至郊区瓦萨,包括全长15公里的左幅道路以及一座跨河桥、通讯管线等。该公路是尼日利亚最高等级的公路之一,设计为单向2车道,是南外环高速公路的延伸,连通的后续路线可通往纳萨拉瓦州。(来源:2025.6.15 人民网)
7.塔城地区水利局开展农村生产生活用水保障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活动
为切实解决农村生产生活用水保障突出问题,塔城地区水利局以“压责任、强协作、促整改、办实事”为抓手,积极行动、多维发力,全面推进专项整治工作走深走实,筑牢农村用水保障根基。一是高位推动,当好统筹全局“定盘星”。塔城地委、行署高度重视农村生产生活用水,地委主要领导亲自挂帅,调研塔城市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二是压实责任,筑牢整治工作“压舱石”。印发《塔城地区水利局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和责任分工》,从责、查、改、治四个方面,明确党组、党组书记、分管领导、业务科室、工作专班等集中整治工作责任,确保“问题查得准、整改落得实”。三是严肃整改,打响问题整治“攻坚战”。四是主动作为,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加大对农村生产生活用水保障工程建设和改造的投入力度。通过专项整治,塔城地区农村生产生活用水保障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下一步,塔城地区水利局将持续巩固专项整治成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为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来源:2025.6.1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
8.兵团聚力增殖放流筑牢水域生态屏障
6月9日,在新疆阿拉尔市长鑫渔业有限责任公司繁育车间,数百万尾叶尔羌高原鳅幼苗欢快地游动,再过两个月,它们将被集体放归塔里木河。叶尔羌高原鳅俗称“狗头鱼”,是塔里木河流域特有鱼种,2019年被列入自治区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通过连续5年的增殖放流,叶尔羌高原鳅种群资源已得到明显恢复。”塔里木大学塔里木珍稀鱼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生熬说。生物多样性是反映生态保护水平的“晴雨表”。“十三五”以来,兵团将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作为渔业管理核心内容,累计向天然水域增殖放流水产苗种及珍贵濒危物种等各类鱼苗约8000万尾。近3年,中央财政每年专项安排兵团渔业资源保护资金150万元,全部用于塔里木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水系兵团河段土著鱼类增殖放流,其间,累计放流土著鱼种580万尾、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25万尾,组织开展省级放流活动3次、师市级放流活动9次。兵团同步实施严格禁渔期和禁渔区制度,在塔里木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等重点水域加大经济鱼类和珍稀水生动物苗种投放力度,有效促进渔业资源恢复和增长,增加了水生生物多样性,改善了水域生态环境。同时,兵团积极建立渔业资源监测评估机制,加强动态跟踪与管理,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来源:2025.6.16 人民网)
9.新疆两地林长制工作获国家表彰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2024年全面推行林长制成效显著市县级表彰名单,新疆巴州、和田地区于田县双双入选。两地通过制度创新和科技赋能,在生态保护、防沙治沙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新疆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筑牢生态屏障,守护绿色家园。巴州以林长制为引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构建起严密的管护网格管理。2024年,全州各级林长全年累计开展巡林巡查15755次,解决问题1058个,实现连续27年未发生森林草原重大火灾。在塔里木河流域,完成塔河干流生态综合治理22万亩,实施胡杨林区引洪补水183.08万亩,有效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治聚合力,超额完成治理任务。巴州深入落实“挑重担、建标杆、做示范”的要求,全州累计完成治理面积397.06万亩,超计划完成250.99万亩,率先完成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任务,为全疆阻击战“合龙”任务做出贡献。通过创新“三北”工程项目资金提级管理,有效解决林草项目资金“支付慢”的难题。同时,巴州积极推动跨区域合作,与青海省海西州、第二师林草局联防联治协议,率先在全疆建成防沙治沙站并投入使用。创新治理模式,科技赋能治沙。地处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于田县,探索出独具特色的“梯田治沙”,高质量完成76公里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合龙任务,占全疆锁边任务的26.6%。当地还与3所高校、4个研发平台合作,这种“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模式,为荒漠化防治提供了科技支撑。(来源:2025.6.17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