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谷研究院

研究动态

世界水谷与海外中国简讯2025年第11期

目录

1. 老挝为越南企业提供更多的投资机遇

2. 老挝木薯粉的“新旅程”

3. 中柬“鱼米走廊”广西现代水稻产业合作项目在柬签约并开工

4. 中企承建马拉维马班铁路桥梁工程全部贯通

5. 中企参与建设的巴西梅罗油田四期项目提前投产

6. 土耳其加济安泰普市长期待古丝路重镇焕发新活力

7. 活水润疆

8. 沙漠里流淌的生态文明——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

9. “缺水”的新疆何以“粮满仓”


1.老挝为越南企业提供更多的投资机遇

越通社驻万象记者报道,近年来,老挝政府积极推动开放政策,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并逐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系统,以加强国内及区域互联互通。根据规划,老挝将沿南北、东西方向发展高速公路,构建贯穿全国的交通动脉网络。建成后,这些高速公路将有效缩短通行时间与货运时间,降低物流成本,为跨境贸易活动以及老挝与越南及泰国、中国、柬埔寨等邻国之间的人员交流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老挝政府承诺将始终与越南及国际企业同行,为其在老挝有效开展投资、经商活动创造最有利的条件。位于老挝西北部、与泰国接壤的沙耶武里省的面积达16389平方公里,被评为具有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丰富的地区,特别适合发展农业、加工工业和能源产业。沙耶武里省农林厅厅长蓬卡欧·布尼亚翁表示,省领导始终与企业并肩同行并提供支持。此外,当地政府也鼓励来自越南、中国、泰国等国的企业对本省重点领域进行投资。老挝中部地区的甘蒙省被评为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省份。该省经济社会正呈现强劲发展势头。甘蒙省在推动国内和国际互联互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东西经济走廊中。(来源:2025.6.3 越通社)


2.老挝木薯粉的新旅程

以前,老挝木薯粉要抵达重庆,主要靠江海联运和公路。如果走海运,要先转运到泰国或越南的港口,经海运抵达中国东部城市,再经长江运至重庆;如果走公路,则用货车经云南口岸入境再到重庆。但两种运输方式都有明显短板:前者往往要耗时一个月以上,时间难以确定;后者物流成本过高,且难以大规模运输。中老铁路开通运营后,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让老挝木薯粉的命运迎来转机。中老铁路开通后,我们一直在努力推动老挝与重庆等西南地区的木薯粉贸易。王慈航说,老挝有产品,我国西南地区有市场,如今物流条件的改善,加之我们反复洽谈对接,老挝木薯粉终于开启了新旅程新旅程上,西部陆海新通道将老挝木薯粉运到重庆的物流时间缩短到5天左右,时间比江海联运短,成本比公路低,综合成本优势明显。老挝木薯粉因此赢得了共享中国市场红利的新机遇。近日,东盟木薯粉西南集散中心在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揭牌。重庆泛欧铁路口岸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与老挝东南亚农业公司签署合作协议,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进一步扩大木薯粉国际贸易,携手在重庆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内打造东盟木薯粉西南集散中心。(来源:2025.5.31 新华网)


3.中柬鱼米走廊广西现代水稻产业合作项目在柬签约并开工

63日上午,中国—柬埔寨“鱼米走廊”广西现代水稻产业合作项目签约暨开工仪式在柬埔寨磅清扬省罗列巴尔县库克班泰乡奥塔塞克村举行。该项目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从地方政府层面对柬埔寨实施的农业技术援助项目,旨在通过现代水稻技术的示范培训与推广,推动柬埔寨洞里萨湖周边水稻主产区省份的水稻产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今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成功对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两国领导人共同宣布将中柬关系定位提升为新时代全天候中柬命运共同体。“鱼米走廊”建设是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之一,此次项目的签约、开工,是落实两国领导人共识,深化中柬农业合作,助力柬埔寨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据广西福沃得农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兰晖焰介绍,项目正式启动后,将在柬埔寨磅清扬省开展“1234”工作推进计划:建设一个70公顷现代水稻产业合作区;开展水稻产业示范区建设和能力提升建设两种建设;构建水稻育秧中心,农机服务中心、烘干仓储中心三个服务中心;举办水稻工厂化育秧,水稻栽培管理、水稻机械化应用、水稻—蔬菜轮作四类技术示范培训和推广。(来源:2025.6.3 柬中时报)

4.中企承建马拉维马班铁路桥梁工程全部贯通

日前,随着马尔卡至恩桑杰区间K22桥最后一片T梁精准架设,中铁二十局承建的马拉维马班铁路项目桥梁工程全部贯通,为全线通车按下加速键。马班铁路作为中非共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是贯通马拉维南部49公里的交通动脉。干线铁路通车后,将大幅缩短赞比亚等内陆国的矿产、农产品出海时间。(来源:2025.5.31 人民网)

5.中企参与建设的巴西梅罗油田四期项目提前投产

当地时间524日,位于巴西东南海域桑托斯盆地的梅罗油田四期项目提前两个月实现投产。该项目是全球巨型盐下超深水油田里贝拉区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海油参与建设并持有部分权益。里贝拉区块距离里约热内卢约180公里,是全球第三大盐下超深水油田,分为西北区、中区和东南区。其中西北区被命名为梅罗油田,共规划分四期开发。此次投产的梅罗四期水深在18002100米之间。据中海油巴西公司总经理黄业华介绍,梅罗油田四期采用全海式开发模式,与此前三期项目保持一致。三期项目于202410月投产,并于5月中旬达到日产18万桶的产量,相比巴西海上油田相同规模的项目,创造了投产至达峰的最快时间纪录。黄业华表示,梅罗四期项目的提前投产是油田高质量联合开发成果的体现。巴西拥有丰富的深水油气资源,梅罗油田的持续开发和提前投产,将进一步提升当地海上石油产量。(来源:2025.5.29 人民网)


6.土耳其加济安泰普市长期待古丝路重镇焕发新活力

作为古丝绸之路沿线重要城市,土耳其东南部最大城市加济安泰普曾经繁盛一时。加济安泰普市长法蒂玛·沙欣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希望与中国携手共建,让绵亘千年的古丝绸之路重镇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加济安泰普曾是古丝绸之路沿线重要的纺织品贸易中心,至今市内还保存着多处昔日商队驿站遗址。沙欣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很好的合作发展倡议,对包括加济安泰普在内的古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具有积极意义。加济安泰普注重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应用、环境保护以及市民福祉提升,希望借鉴中国在城市治理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作为土耳其重要经济枢纽之一,加济安泰普以其工业部门,尤其是纺织和制造业而闻名。谈到与中国城市的优先合作领域,沙欣对记者说:中国一些城市已经建立高质量的人工智能产业,我们希望进行合作。我们的目标是将现有工业园区转型为绿色低碳、可持续和韧性强的工业园区,这需要与中国行业领军者进行更多合作。她表示,中国是全球太阳能产业的重要参与方,加济安泰普欢迎中国太阳能企业在当地设厂。(来源:2025.5.28 新华网)

7.活水润疆

“7份调水指令,供水15.49亿立方米。初夏时节,叶尔羌河上游的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基本完成今年的春灌供水目标。这座矗立在昆仑山脉之中的水利工程,结束了叶尔羌河千年水患,造福流域600多万人口,每年为下游胡杨林供水1.2亿立方米,向塔里木河生态供水3.3亿立方米,使塔里木河流域再现生机与希望。当前,新疆春旱、夏洪、秋缺、冬枯的水资源时空分布格局正迎来重塑:水资源统一管理机制构建起河河联通、多源互补和丰枯互济的水网;引调水、调蓄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织密水资源配置网络,让河湖迁徙、水脉复苏,农业强、产业兴、生态美的新疆跃然眼前。在尼勒克县喀拉苏乡,天山雪水汇聚至喀什河干流,造就纯净、冷凉、富氧的水环境。水面上,一排排网箱错落有致,三文鱼不时跃出水面。十余年来,数万吨三文鱼从这里销往全球。目前公司已实现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分销,全面拓展京东、天猫、抖音等线上销售渠道,同时产品出口十余个国家。新疆天蕴有机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秀说。2024年,新疆建立了以南疆塔里木河流域九源一干、北疆六河一湖为重点的水资源统一管理机制,规划构建河河联通、多源互补和丰枯互济的水网格局,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渔业发展带来重要机遇。2024年,新疆水产品产量19.65万吨,稳居西北五省区第一,新疆海鲜成为全国人民餐桌上的新宠(来源:2025.6.2 人民网)


8.沙漠里流淌的生态文明——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

塔里木河开展综合治理以来,坚持边治理边输水,先后多次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自20005月至7月,进行第一次生态输水以来,经过20多年来持续实施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流域生态环境由中等和差等逐步向良好和优等转变,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监测成果表明,塔里木河下游水质明显好转,且下游两岸1公里范围内地下水位明显抬升。沙化面积减少700多平方公里,植被恢复和改善面积达2300平方公里,胡杨林种群更新能力有所恢复。生态输水久久为功。曾经干涸的台特玛湖常年维持在适宜湖面面积,塔里木河干涸的河道得到滋润,地下水得到有效补充,两岸植被逐渐修复,部分流动沙丘转为半固定沙丘,土壤湿度增加,弱化了风蚀沙化,保障了河湖的连通性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30多年间,塔里木河流域的管理从初期多个部门和地区“各自为政”,管理权分散、措施乏力;到中期,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编制“一河一策”“一湖一策”方案,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再到如今,在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现有“四源一干”管理基础上,将渭干河、车尔臣河、迪那河、克里雅河、喀什噶尔河及5个水库纳入统一管理,建立“九源一干”水资源管理体制,实现了从局部治理向系统治理的转变,进一步增强了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和供水保障能力,全面提升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来源:2025.5.24 今日新疆)

9.“缺水的新疆何以粮满仓

5月,昆仑山深处海拔2000多米的玉龙喀什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现场,大型挖掘机在峡谷间忙碌不停。作为国家172项重大水利节水工程之一,该工程建成后,将形成5.36亿立方米可调节库容,每年向下游输送灌溉用水8.34亿立方米,覆盖玉龙喀什河下游160万亩农田。天山南北,一个个重大水利工程拔地而起,破解着新疆结构性缺水困局。新疆以国家水网建设为统领,统筹推进跨流域、跨区域重大水利工程,着力构建“南北互济、东西贯通”的水资源配置网络,“十四五”期间已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133.71亿元,2025年计划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385亿元。目前正在提速建设的4项重大蓄水工程,建成后可新增库容30亿立方米;37座中小型水库已下闸蓄水10座,工程全部建成后可新增库容5.74亿立方米。紧锣密鼓开展的水利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有效拉动经济增长、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和增加就业岗位等重要作用。密织的水网,更以“硬核实力”构建起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水安全屏障。(来源:2025.5.29 央广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