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谷研究院

研究动态

世界水谷研究院 书院文化简讯2024年第15期

目录

1. 五一假期 去成都体验天府水文化大餐

2. 【齐河水文化】河湖水系篇——六六河

3. 走进龙门东山书院 静谧书香踏歌来

4. 走进徐家汇书院

5. 文化中国行丨千年荣昌陶的文化新神韵

6. “春牛首”背后有这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7. 关于加强青藏高原康巴地区文化保护的实践思考

1. 五一假期 去成都体验天府水文化大餐

五一假期来临之际,成都启动天府水文化暨江渎文化活动月,为游客奉上一席丰盛的“水文化大餐”。

4月30日当天,四川博物院北门广场设置了江渎文化知识展墙,为游客科普长江上游巴蜀水文化。整个五一假期开展的草堂“寻宝记”活动,将通过“大景区”联动,汇集四川博物院、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青羊宫、成都隋唐窑址博物馆、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关于“水文化”元素的物件串连成草堂寻宝线路。


“成都是一座因水而兴的城市,江渎文化的传说和遗存就在青羊草堂辖区。希望通过天府水文化暨江渎文化活动月活动大力挖掘水文化,讲好水文化故事,整合草堂辖区文博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文旅要素,进一步彰显天府水文化的时代价值,不断探索生态价值向经济社会价值转化的发展路径。”青羊区草堂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说。文化活动月期间还将展开“天府水文化”科普讲座、“天府水文化”研学活动等系列活动,让游客充分体验天府水文化的魅力。(来源:2024-05-01  央广网)


2. 【齐河水文化】河湖水系篇——六六河

六六河,系由古公益河、姚治河及丁聪河下游演变而来。清乾隆《齐河县志·河图详注》记述:“公益泄赫家洼水,姚治泄康邓诸洼水,越卫地三里,北过刁家庄经孙耿街合丁聪会倪伦至三岔口入于赵牛”。黄河夺大清河入海后,清光绪九至十二年(公元1883至1886年)屡决于李家岸、油房赵庄,公益、姚治、丁聪诸河尽被淹没,上起焦斌乡老徐庄,下至表白寺镇蔡庄东入济阳县境,为洪水冲刷一道自然洼溜,坡水皆仰其泄入徒骇河。1953年利用此自然洼溜开挖成上起瓦孙庄下至济阳县界的排水沟,因经三教堂,故名三教堂沟。1959年兴修位山东一干三教堂分干引黄渠道,将此干沟裁弯取直作为分干渠排水沟,名为三教堂分干排水沟。位山东一干引黄工程废弃后,于1966年改道接长开成河,因系六六年施工而定名为六六河。

六六河为徒骇河支流河道,是齐河县防洪排涝兼顾蓄水灌溉的骨干河道,自祝阿镇杨珍村至宣章屯镇麦坡口村。流经祝阿镇、晏城街道、晏北街道、表白寺镇、安头乡、宣章屯镇,过境长度29.6公里,流域面积158平方公里。沿河建有桥梁19座,涵闸4座,其中拦河闸有梯门闸、黄庄闸、蔡庄闸。(来源:2024-05-01 齐河水利)


3. 走进龙门东山书院 静谧书香踏歌来

龙门东山书院位于洛阳龙门石窟东山之巅,创办于20213月,内设藏书室、茶艺室、禅道室、及国学文化讲堂等。这些建筑古朴典雅,文化氛围浓厚,尤其是书院长廊上画有各家学派圣人的画像,展现出古代文人的风采和智慧。站在龙门东山书院遥望天空,乍见白云初起,伊河环绕。俯瞰周边,四面茂林修竹,置身其中,骤然神清气爽。那莘莘学子的琅琅书声,仿佛踏越千年时空扑面而来,让人顿生欢喜。


书院承载着读书人的人文理想与社会责任,是儒家孔圣人和老庄的营地,有着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印迹。那么,书院存在的目的及意义是什么?记者就东山书院的历史文化渊源、发展经历及前景和未来等问题向张校笙老师进行询问。

“书院对教育发展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品德、智慧和能力,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当然,书院更重视培养独立的人文精神,提倡学术创新,以“道”修身,完善人格,这是千年来的传承和创新所形成的文化教育价值取向,也是一种典型的中国特色书院精神。”张校笙老师耐心的为大家解答。(来源:2024-04-30 智慧中原)


4. 走进徐家汇书院

徐家汇书院,整个空间总建筑面积达到1.8万平方米,分为地下二层、地上三层,设有近800个阅览座席,是一座具有开放、创新、融合性的集文献阅读、展览讲座、艺术鉴赏、文创集市、旅游导览等服务为一体的全媒体时代复合型图书馆。


书院中庭高14米、长28米、宽8米,中间矗立着一座巨型“光启之门”艺术装置。这是利用3D打印技术重现的土山湾牌楼,设计师运用数字化设计手段,对传统的土山湾牌楼形态进行解构、抽象化并重新生成,形成了网格化镂空的新牌楼形象,晶莹剔的造型体现了科技与文化的融合。

中庭两侧,书院以平层与夹层的空间布局方式,巧妙开辟了八个主题不同的“光盒空间”。交错又相连的空间内设有形态各异的融合书架,展示了建筑、教育、文学、传藏、工业、音乐、电影等主题的书籍。近年来,图书馆呈现出博物馆化的新趋势,光盒空间的设计,正是为了让读者进入图书馆,就能亲身探秘和触摸海派文化。(来源:2024-04-29 新闻晨报)


5. 文化中国行丨千年荣昌陶的文化新神韵

橘花摇曳四月风,绿波丛中露玉容。春风拂过重庆市荣昌区盛产陶土的鸦屿山,穿过白花盛开的柑橘林,推开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大门。年轻的陶艺师管永双在自己和妻子李云杉设立的“西山雨”陶艺工作室,开始准备新一窑荣昌陶的烧制。

“影响柴烧窑变效果的因素很多,如原料、木材、温度、湿度等。要找出其中的规律,需要反复尝试,很考验耐心。”33岁的管永双笑着告诉记者,“虽然荣昌的土壤适宜制陶,但每次烧窑依旧要非常小心。”


荣昌制陶业起于汉代,兴于唐宋。“金竹山,瓦子滩,十里河床陶片片,窑公吆喝悍声远,窑火烧亮半边天……”这首流传至今的民谣,讲述着荣昌陶数千年的兴盛。有着“红如枣、薄如纸、亮如镜、声如磬”美誉的重庆荣昌陶,和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紫陶、广西钦州坭兴陶齐名为“中国四大名陶”。

2011年,荣昌陶器制作技艺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迎来新生。一批批热爱陶艺的年轻人来到鸦屿山下,与前辈们一起钻研制作技艺,并结合现代工艺进行一系列创新设计,将荣昌陶艺术发扬光大。千年传承不息的窑火,迸发出新的神韵。(来源:2024-04-30 新华网)


6. “春牛首”背后有这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城春色,牛首山占了九分。对南京人来说,春牛首,不只有繁花胜景,更是千年文脉的传承。日前,著名学者薛冰做客“牛首十二讲堂”,从地理位置、文化历史等角度,讲述牛首山与南京城市之间的密切关系。

牛首山位于南京南郊,在历史上被列为金陵四大名山之一,与东郊钟山、北郊栖霞山、西郊石头山齐名。

牛首山逶迤于长江和外秦淮河之间的丘陵地带,从南京地区的地形图上,即可看出它与南京城的密切关系。众所周知,作为南京人的母亲河,秦淮河有南、北两个源头,后在方山合流,但对于为什么是在方山合流,很多人并不清楚。薛冰认为,方山与牛首山东、西相对,两山之间只留下一条狭窄通道,秦淮河的北源与南源到了这里,就不得不合流。“秦淮河的流域范围,位于宁镇山脉之南,茅山之西,横山之北,云台山、牛首山之东,四周山脉丘陵围合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盆地。”其周边低山丘陵的来水,最后汇合成秦淮河多达19条的主要支流,其中就包括句容河与溧水河,而该盆地中部的方山,其东北其实是与茅山余脉相连,所以秦淮河只能选择从方山西侧继续北上。(来源:2024-04-30  金陵晚报)


7. 关于加强青藏高原康巴地区文化保护的实践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56个民族不断交流交往交融,形成了多元一统的中华民族。我们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在青藏高原的涉藏地区,依其藏民族方言分布,划分为卫藏、安多和康巴。康巴地区作为我国涉藏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面积超过55万平方公里,人口超270万,藏族人口占比87.5%以上。长期以来,康巴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形成了包括壁画、彩绘、雕塑、石刻、藏舞、赛马节、民族服饰、语言文化以及生态文化等在内的康巴文化。这一文化不仅承载着康巴藏族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康巴地区文化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学术界和当地居民的作用,共同推动康巴文化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加强科学立法、系统协同、人才培养及保障等措施,我们一定能够保护好康巴地区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来源:2024-04-29 光明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