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谷研究院

研究动态

生态文明简讯2024年第15期

    

目录

1. 协力守护一江水 共绘万里长江新画卷

2. 江西万载设立“环保讲堂”,凝心聚力打造生态环保铁军

3. 水污染物通量监测再添“神器”

4. 三北工程:让森林“粮库”更丰盈

5. 云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

6. 推动保护蔚蓝大海,将有哪些新部署新举措

7. 下恒久之功 守一城碧水——市生态环境局耀州分局扎实推进水污染综合治理


1. 协力守护一江水 共绘万里长江新画卷

治污有力,江河焕新颜,清水长流沁民心;制度为要,携手共推进,退捕禁渔还碧波;互联互通,江阔凭鱼跃,绿色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展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美丽画卷。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长江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长江流域总体水质为优。”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总工程师、环境规划院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联合研究中心主任王东告诉人民网记者,“2023年,水质优良比例(Ⅰ-Ⅲ类)达到98.5%,无劣Ⅴ类水体,19省份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均在90%以上,长江干流水质连续4年保持Ⅱ类。”

《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要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推进长江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保护治理。(来源:2024-05-01  人民网)

2. 江西万载设立“环保讲堂”,凝心聚力打造生态环保铁军

为切实提高干部综合素质,聚焦“转作风、提能力、抓落实”,万载生态环境局建立“环保讲堂”制度。每月定期开展一期集中学习交流活动,邀请各级专家、业务骨干对全局干部职工进行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等专题辅导,推出“以老带新传帮带”“干部带头、人人登台”“专家专题讲”“实地观摩外出学”等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习培训,分享实用性较强的工作经验与方法,弥补万载县生态环境系统干部职工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的短板,提升基层环境治理能力。

“环保讲堂”围绕以提高思想认识为重点的“政治课”和以提高业务水平为重点的“业务课”两大模块内容,结合省级执法实战实训基地的阵地作用,根据干部实际需求,介绍碳酸锂生产工艺、设备、废水废气和固废等污染物处理工艺及设备等知识,传授工作经验。

“我们将持续发挥‘环保讲堂’作用,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促进全体干部职工思想境界大提高、工作作风大转变、履职能力大提升、综合素质大改善。”万载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人熊震民说。(来源:2024-05-01  中国环境APP)


3.水污染物通量监测再添“神器”

近日,2023年度环境技术进步奖评选结果公布,其中,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主持,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等共同参与完成的重大科研项目《基于水质水量双变量在线同步监测的污染物通量监测技术构建与应用》荣获二等奖。该奖项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设立,并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备案,旨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环保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在水质水量双变量在线同步监测的污染物通量监测技术的支持下,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率先在太湖流域开展污染物通量监测试点工作。实现了主要入湖河流污染物通量日监控,并开展了污染物通量试点评估相关工作,为太湖流域水环境管理工作提供支撑,极大提高了污染源的追踪效率及治污决策的科学性,进一步提升了精准治污、科学治污水平。

未来,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将加快数智化转型步伐,以科技创新和监测体系的现代化,推进技术革新和提升监测标准,为全国水环境质量稳步改善贡献更大的力量。 (来源:2024-04-30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4. 三北工程:让森林“粮库”更丰盈

三北工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工程,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使命。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北工程围绕充实森林粮库,在农田牧场防护林和经济林建设、林下经济等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实践,在祖国北疆逐渐筑起一道防沙治沙、保持水土、护农促牧的绿色长城,为维护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了强大的绿色力量。

三北地区虽然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却也分布着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甘肃和新疆等农产品主产区。在三北工程启动之前,三北地区“四料(木料、燃料、肥料、饲料)”俱缺、“三刮四种”现象突出,超过1300万公顷的农田遭受风沙危害,粮食产量低且不稳。1976年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138个重点县,粮食平均单产仅129斤,人均收入不过39元。

三北工程坚持走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之路,秉持大食物观,累计营造经济林463万公顷。三北地区年产干鲜果品4800万吨,与1978年相比增加了30多倍,为全国提供了1/4的干鲜果品,年产值达到1200亿元,助力1500万人实现脱贫增收。

得益于三北工程建设,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林下经济产业应运而生,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提供了新的致富途径,更好地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来源:2024-04-30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5. 云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

 “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符合新质生产力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力争全方位、多角度、全链条赋能生态环境监测,不断提升生态环境高效感知和深度认知能力,推动传统监测向智慧监测转型升级,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云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杨逢乐表示。


成立于1974年的云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监测中心),围绕以全面支撑美丽中国建设为核心,抓好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塑造数智化监测技术新优势两个重点,不断提升监测中心和全省生态监测系统在监测网络一体化、技术装备数智化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主动发挥生态环境监测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支撑、引领和服务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获得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2023年,监测中心不断尝试从现状监测向预警预报跨越,从理化指标向生态指标拓展,加强污染溯源监测多元手段融合应用,强化对环境质量、生态质量、污染源等多源监测数据的关联分析等方面的探索,致力于完善实时感知、采样分析、溯源追因、应急预警、质量控制及综合评价全链条监测技术体系,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云南贡献监测力量。(来源:2024-04-30  中国环境网)

6. 推动保护蔚蓝大海,将有哪些新部署新举措

碧海银滩也是金山银山。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哪些新成效?下一步有何新部署新举措?生态环境部2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有关情况。

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是“十四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标志性战役之一。此前发布的《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对“十四五”时期渤海、长江口—杭州湾和珠江口邻近海域等三大重点海域综合治理作出部署安排。

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张志锋介绍,“十四五”以来,三大重点海域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进展。但三大重点海域面临的总氮等污染物排海压力仍处高位,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修复还需较长一个时期,重点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基础还不牢固,综合治理攻坚的任务依然艰巨。

他表示,要继续抓紧抓实入海河流总氮治理与管控、入海排污口溯源整治等关键任务,深入推进陆海统筹、河海联动、区域协同的污染防治攻坚,推动三大重点海域环境质量持续稳中向好。同时,以红树林、自然岸线、滨海湿地、生态保护红线和各类海洋保护区等为主要对象,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和常态化监管,不断提升重点海域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此外,要紧盯各地在攻坚过程中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实施“一河一策”“一湾一策”精准治理,推动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取得预期成效。(来源:2024-04-29 新华网)


7. 下恒久之功 守一城碧水——市生态环境局耀州分局扎实推进水污染综合治理

市生态环境局耀州分局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从源头预防、重点提升、持续改善着手,持续推进饮用水源地安全、涉水企业污水处置能力提升、加强河道巡查监管力度等多项工作,全方位加强水环境治理,确保耀州区绿水长流。

水清岸绿的生态环境非一日之功。在漆沮河沿线,无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耀州分局坚持开展日常巡查检查,加强对入河排污口的监控和对河道水质异常的分析研判,对河道垃圾、污水溢流、管网堵塞等问题进行排查和交办,密切关注水量、水质变化,对交办问题整改情况进行督促跟踪,确保问题全部整改到位,确保“日巡有结果、长抓有成效”,推动河道水质持续改善。

坚持绿色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双提升,制定印发了《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工作方案》,督促指导惠塬工业园区工业企业从污水收集、污水处理设施有效运行、园区环境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排查,根据排查出的问题,开展梳理分析,编制“一园一策”整治方案,明确整治任务、时限要求,定期上报整治结果,不断提升工业园区水污染治理效能,推动营商环境不断创优。

下一步,耀州分局将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扛牢水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以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积极成效为建设“水清、岸美、宜居、宜业”的美丽耀州贡献力量。(来源:2024-04-29  铜川生态环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