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谷研究院

研究动态

水-能源-粮食简讯-2024年第15期

目录

1.《2023年欧洲气候状况》报告:欧洲是变暖最快的大陆

2.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工业互联网平台部署完成

3.汉诺威工博会关注能源转型

4.外媒:渲染中国“绿色产能过剩”危及全球能源转型

5.全球逾2.81亿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问题

6.中外代表曼谷共话加快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7.研究推荐:金融可得性与碳排放——来自金融地理结构的宏观与微观证据


1.2023年欧洲气候状况》报告:欧洲是变暖最快的大陆

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和世界气象组织22日联合发布的《2023年欧洲气候状况》报告指出,欧洲是变暖最快的大陆,气温上升速度约为全球平均速度的两倍,制定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相关政策已成当务之急。《2023年欧洲气候状况》描述和分析了整个地球系统的气候条件和变化、关键事件及其影响,并讨论了以人类健康为重点的气候政策和行动。报告说,欧洲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三年均是在2020年后,最热的十年均是在2007年后。2023年,气候变化的影响在整个欧洲继续显现,欧洲经历了大范围洪水和严重热浪,数百万人受到极端天气事件影响,与此相关的经济损失估计超过134亿欧元。报告指出,与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相关的不利人类健康的影响正在增加。过去20年来,欧洲与高温相关的死亡人数增加了约30%。报告还指出,2023年,在海洋方面,整个欧洲海洋的平均海面温度达到有记录以来最高水平;在水文方面,整个欧洲的降水量比平均水平多约7%;在降雪和冰川消融方面,欧洲大部分地区的降雪天数少于平均水平,并且阿尔卑斯山出现了异常冰川消融。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塞莱丝特·绍洛说:“气候危机是我们这一代人面临的最大挑战,采取气候行动的成本看似很高,但不采取行动的代价更高。”(来源:2024.4.23 新华网)


2.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工业互联网平台部署完成

随着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功率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的生产数据上送工业互联网平台,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厂站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至此,工业互联网平台在长江干流六座梯级水电站已全部部署完毕,标志着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工业大脑”基本建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由长江干流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和葛洲坝六座梯级电站构成,于2022年12月20日全面建成。据了解,2020年起,三峡集团所属长江电力启动“工业大脑”建设,自主研发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度赋能智能运维、智能检修、智慧调度、智能决策等全业务场景,全面提升设备智能运维水平,助力新一代水电站数字化建设。“流域巨型电站群的运营调度涉及‘水、机、电’多个环节,规模巨大、时空多变、跨区跨网、结构复杂。”长江电力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汤正阳说,“六座梯级电站的全局协同优化是世界级难题,因此需要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模型等先进技术,建立水电‘工业大脑’。”“‘工业大脑’在流域电站群应用后,电站运营效率、运行安全可靠性大幅提升,流域电站运营成本有所下降,智能应用开发周期大幅缩短。”长江电力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友平表示,中心将以此为基础,持续探索实践水电的数字化转型。(来源:2024.4.25 新华网)

3.汉诺威工博会关注能源转型

2024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于4月22日至26日举办。今年展会主题是“为工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能源转型成为各方关注焦点。德国总理朔尔茨在展会期间说,德国能源转型的关键是以气候友好方式和可承受价格生产更多电力,力争到2030年80%的电力来自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挪威是今年展会主宾国。挪威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为生产绿色氢气提供了有利条件。挪威首相斯特勒在开幕式上致辞说,挪威展商将展示绿色转型解决方案,如绿氢、碳捕获系统等。展会主办方德意志会展公司董事会主席约亨·科克勒在展会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气候变化威胁每一个国家,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和中国一样,德国也致力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加速能源转型。对于能源转型的关键,科克勒说,“实现从化石能源向绿色能源的过渡,首先需要保证足够的(绿色)能源,其次价格必须有竞争力,这样才能维持转型稳定。针对这一问题,本届汉诺威工博会提供了众多解决方案。”科克勒还强调了国际合作对能源转型的重要性。他表示,能源转型不分国界,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才有可能实现。德国国家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组织(NOW)氢能、替代燃料和燃料电池部门主管约翰内斯·道姆在展会期间举行的一场访谈中介绍,德国政府重视氢能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攻关投资,早在2006年就开始资助氢燃料电池技术,2016年又启动了第二阶段资助和相关创新计划。德国目前有超过90座加氢站,有数百辆氢能巴士已获得补贴。(来源:2024.4.26 新华网)

4.外媒:渲染中国“绿色产能过剩”危及全球能源转型

美国彭博社日前刊发专栏作家戴维·菲克林的文章说,美国和欧洲政府热衷于将性价比高的中国清洁产品排除在外,这种经济上的保护主义将会延缓全球能源转型。文章说,过去几年,全球风能产业陷入低迷。随着利率和材料成本上升,开发商的利润空间逐渐缩小,加上政治和经济精英对能源转型态度冷淡,新涡轮机的装机量不如预期。现在,该产业正在复苏,这要归功于中国。文章援引全球风能理事会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说,2023年全球新风力涡轮机装机容量达到创纪录的117吉瓦,同比增长50%。但如果排除中国新增产能,世界其他地区产能相比2020年只增加了0.088吉瓦,仅相当于多安装了6台大型海上涡轮机,而这个行业每年本应安装数千台大型海上涡轮机。反观欧美,由于对供应链能力的投资长期不足、政府支持政策摇摆不定、项目落地程序延误等原因,风能产业参与者对扩大规模犹豫不决。报告指出,在美国,风电场几乎每个复杂部件的本地供应链都遇到瓶颈。在欧洲,同样的短缺现象将在今明两年开始蔓延。文章表示,要重塑世界能源体系,就必须增加投入,欢迎包括中国、美国、欧洲国家在内的各国政府的支持,而不是挑起一场破坏性的贸易战。如果是根据防止全球变暖所需规模来制造产品,那就不是产能过剩,而是世界所需的基本能力水平。(来源:2024.4.22 新华网)

5.全球逾2.81亿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问题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多个国际组织和机构24日共同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粮食危机报告》,2023年全球59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816亿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问题。地缘冲突、极端气候和经济危机等因素将会持续导致局势恶化。严重粮食不安全是指生命或生计因无法摄入足够食物而面临直接危险。报告说,2023年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问题的人数比2022年增加约2400万,为连续5年增长。在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人群中,儿童和妇女首当其冲,32个国家超过3600万5岁以下儿童严重营养不良。报告说,2030年实现消除饥饿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临巨大挑战。根据报告,2023年,地缘冲突热点地区的粮食危机升级令人震惊,特别是在加沙地带和苏丹等地,缺乏食物导致营养不良和死亡的情况非常普遍。此外,经济冲击造成21个国家超过7500万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问题,极端天气让18个国家的7200万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问题。报告强调说,厄尔尼诺现象和气候变化使2023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而厄尔尼诺现象在2024年初达到顶峰,其对粮食危机的全面影响可能会在今年全年显现。报告警告说,2024年全球粮食安全前景黯淡,预计不会有实质性改善。战争、极端天气、低收入国家购买力疲软以及人道主义资金减少将继续影响粮食不安全人口数量。(来源:2024.4.25 新华网)

6.中外代表曼谷共话加快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第80届年会部长级会议期间,“继续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迎接未来峰会”主题边会24日下午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主题边会由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中国常驻亚太经社会代表处、联合国驻华系统共同举办。受邀出席边会的中外代表围绕粮食安全、能源获取和可负担性、数字连接、教育等议题,交流探讨如何加快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赵峰涛致辞时表示,全球发展倡议是推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催化剂和加速器,已获得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响应和支持,已从夯基垒台迈向落地见效。泰国国际合作署副署长阿如妮通过视频讲话强调,泰国已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列为最优先事项。在国际发展合作领域,泰国重点关注就业、粮食、健康以及能源和环境等直接影响人民福祉的四大领域。联合国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中心主任李宇彤认为,实现所有人的粮食安全是全球发展议程的首要任务。粮食系统与所有可持续发展目标息息相关,特别是无贫穷、零饥饿。(来源:2024.4.25 新华网)

7.研究推荐:金融可得性与碳排放——来自金融地理结构的宏观与微观证据

从金融可得性视角探究金融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对中国经济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金融分支机构地理信息,构造县域范围以及企业邻近一定距离范围内金融可得性指标,结合县域二氧化碳排放栅格数据以及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从县域和企业两个角度研究提升金融可得性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县域金融可得性每提升1%,县域二氧化碳浓度下降4.1%;同时,在工业企业邻近5~15公里范围内,金融可得性每提升1%,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减少4.4%~5.4%。该结论通过了替换核心解释变量、工具变量估计以及考虑其他政策冲击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异质性分析显示,在中国经济增长较快地区、民营企业以及较大规模企业中,金融可得性的碳减排效应更为突出。机制分析发现,提升县域金融可得性可以促使产业结构升级并增加县域专利发明数量;提升企业金融可得性可以促进企业能源结构清洁化、增加企业绿色专利发明数量以及减少重污染企业生产规模。进一步拓展研究发现,提升金融可得性可以缓解县域间碳排放的横向差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