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谷研究院

研究动态

大运河简讯2024年第27期


目录
1.流动的共同记忆,学生们走进运河的历史深处
2.美国学生感受大运河“非遗”魅力
3.大运河文化辞典:全面展示大运河文化的“百科全书”
4.中国大运河文化之旅——江浙段探访活动正式启航
5.一条幸福河,绘就生态美卷——“千年运河·魅力天津”系列报道
6.泱泱文脉,赓续千年,《启航!大运河》揭开流光溢彩的“文学之河”
7.运河风景与文化图景交相辉映——河北创新路径活化传承大运河文化遗产

1.流动的共同记忆,学生们走进运河的历史深处
悠悠运河,千年文脉。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国史。大运河不仅见证了古代文明的繁荣与衰落,更是连接南北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今年是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为了让青少年了解大运河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日前,杭州市水利科普馆开展“流动的共同记忆——别样‘韵’河”研学活动,带领学生走进运河的历史深处。
“你心中的运河是什么样的?”
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们开始创作立体画,用画笔和颜料勾勒出运河的轮廓,用色彩和光影营造出立体的效果,一幅幅生动的运河景象逐渐成形,有自然美景,也有沿岸的人文风情。每一幅立体画都如同一扇窗,透过它,可以窥见运河上流淌的记忆。
穿越时空,学生回到了那个繁华的运河时代,以运河的开凿为起点,和老师一起沿着历史脉络,梳理中国大运河的三个组成部分,古老的闸坝、繁忙的码头、穿梭的船只……一幅流动的运河画卷徐徐展开。“原来京杭运河只是其中一段,我第一次认识到纵贯南北这个词的含金量!”重走一遍京杭大运河的辉煌征程后,学生们发出了惊叹。(来源:2024-07-23  钱江晚报)

 
2.美国学生感受大运河“非遗”魅力
7月23日,14名来自美国阿拉巴马农工大学的学生和南京林业大学留学生一起走进嘉兴市南湖区芦席汇历史街区,了解大运河非遗文化,体验手工线装书制作等项目,近距离感受中国文化魅力。(来源:2024-07-24  潮新闻)
 
3.大运河文化辞典:全面展示大运河文化的“百科全书”
大运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灿烂辉煌的重要标识。《大运河文化辞典》一书对大运河文化基础知识进行了全面展示,核心内容是对大运河水道、水柜、水系、水工、水运、水管及其历史变迁的记述,其中水道是纲,以水道把运河水系、水工设施、运河和运营管理、由运河而兴的城镇和与此相关的地名、运河承载或因运河而兴的经济、文化以及与大运河相关的历史事件,为大运河开掘、疏浚、管理和文化传承作出贡献的人物,以及与大运河文化有关的研究单位、馆藏机构、文化社团、著述等,构成了系统的大运河文化知识体系。辞典是专题性条目体,全书以条目为基本单元,辅之于全面论述大运河文化的专文与文字相辅相成的图片,简明扼要地介绍大运河文化的历史发展的大事年表,以及为方便读者查询的内容索引等,形成了全方位、多视角,突出大运河文化重点、特点、亮点的创新之作。(来源:2024-07-23  人民网)
 
4.中国大运河文化之旅——江浙段探访活动正式启航
7月22日上午,由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宝马中国共同主办的中国大运河文化之旅——江浙段探访活动在杭州市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正式启动。当日下午,在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报告厅举办了“在运河起点,听文化大咖单霁翔讲述‘文化长河’”沙龙。
本次探访活动将持续至7月27日,期间百余位嘉宾将先后探访杭州、嘉兴、扬州、无锡四座大运河沿线城市的水工遗存、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并邀请大运河历史文化专家举办文化沙龙活动,助力推广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来源:2024-07-23  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5.一条幸福河,绘就生态美卷——“千年运河·魅力天津”系列报道
天津,一座与水有着不解之缘的城市。
从1404年设卫筑城开始,河风海韵交汇的天津,因水而兴,因水而荣。流淌千年的大运河,更是让这座城充满活力与灵气。
尽管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突飞猛进逐渐弱化了大运河曾经辉煌的军事、漕运、灌溉等功能,但这条河仍以它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扮美着岸边风景,提升着流域百姓的幸福指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
天津闻令而动,循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举全市之力做足水之大文章,传承河之大文化,让大运河天津段通过生态治理与保护,绘就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生态美卷,成为新时代造福于民的幸福河。
从保水量,到提水质,再到扮水景,大运河天津段的生态画卷越展越长,越展越美。
武清段北运河全长62.3公里,位居天津段之最。大运河从北京进入天津的首道景观,就是武清区的郊野公园。
肖国栋是武清区水务运行调度中心河道事务科工作人员,负责城区段绿化养护和管理。他拿出的一张老照片显示,当年的北运河水位很低,陈旧的大斜坡护岸上遍布枯树杂草,靠近岸边的水面上漂着不少生活垃圾。
“武清区投资1.2亿元,对北运河高速公路桥至振华桥5.6公里河道进行了综合治理。”肖国栋说,“在提高行洪排涝能力基础上,通过人文景观建设,着重体现运河文化和武清文化的融合,不仅建成了御碑亭、益寿亭、康熙乾隆题字石碑等景观,还有体现漕运文化的雍正诗作书法墙、雕塑和‘潞水帆樯’浮雕画。”
近年来,武清区围绕提升运河水环境、挖掘运河水文化、恢复运河水功能(通航),相继完成北运河郊野公园一、二期工程。15公里的郊野公园,25.6公里河道的河底清淤及河坡整修,57公里的堤顶路铺设,造就了滨水景观带清新自然、果林风光带野趣十足、农业观光带怡人怡心的美丽图景。140米以上的水面宽度,两侧新建的9米宽沥青漫水路,以达到国际自行车和马拉松比赛要求的标准,成为大运河畔的新地标。
治理改造只是第一步,后续守护和维护保养才是重中之重。肖国栋的记事本上,标注着武清城区段北运河的详细情况:水域面积9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70万平方米,亮化灯带5公里,还有各式景观亭、休闲步道、休闲广场、音乐喷泉、文化墙等景观小品。
“我们200多人,100多个摄像头,对整个城区段的北运河进行了网格化管理。”肖国栋说,工人的职责包括绿化养护、卫生保洁、设施维护、水面维护等多个方面,“我们的目标是水清、河畅、岸绿、景美。这里有我们的付出,也有每一个普通人的努力。”
南开区的大运河段仅有1.67公里,是天津境内最短的一段。该区“以河为媒”,在这段迷你运河上下足绣花功夫,浓缩景观精华,利用向阳路菜市场旧址,打造了近1.7万平方米的南运河文化公园,设置运河文化体验区等6个主景观功能区。园中健身游乐设施齐全,中式古建亭廊组合意韵无穷,南运河文化景观墙、竹简景观墙,图文并茂地讲述着运河文化的演变历程;沿河绿道绿化面积8.4万平方米,绿地内外种植树木4.5万余株,给运河生态加上了田园式的注脚。运河的生态自然美,让人们在宜居城市中享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幸福。
今年5月,市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天津大运河、海河文化旅游带拓展提升改造项目首批游船码头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提升改造工程项目是2023年天津市重点建设项目,途经全市7个区,总长约30公里,按照“一码头一景点”定位,新建、改建13座趸船码头,其中的桃花堤码头位于北运河畔,天石舫码头、大悲院码头和古文化街码头位于大运河保护区划内。这条金项链串起的13颗“珍珠”,明年年中将全部竣工。市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于清表示,游船码头的串珠成链,将充分展现大运河遗存承载的文化,活化大运河流淌伴生的文化,弘扬大运河历史凝练的文化,早日实现“河流动起来、人流聚起来、两岸活起来”的目标。
“保护大运河是每个企业的责任和担当。”津旅海河游船公司董事长孙继强表示,为打造绿色河流,公司一直致力于新能源船舶开发。近年来,新购游船均为全电池动力游船。
永乐码头主管兼观光18号船船长谭学龙在永乐码头至津湾码头的航线上不知往返了多少趟,眼见景观一天天美起来,“刚上班那几年的夏天,绿色漂浮物堆满河道。2019年实施大运河保护工程后,河水越来越清,岸边灯光越来越漂亮,夏天没了难闻味道,开着船就感觉是走在画里。”
大运河写下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诗篇,如今,它还在继续为人们的生活增添着更多的幸福与美好……(来源:2024-07-18  天津日报)
 
6.泱泱文脉,赓续千年,《启航!大运河》揭开流光溢彩的“文学之河”
由洋河·梦之蓝M6+独家冠名的沉浸式文化探索节目《启航!大运河》在江苏卫视播出第八期。单霁翔、西川、梁周洋、张鹏、欧阳江河、徐则臣走进运河城市常州、扬州,在东坡园探索苏东坡在常州的足迹,在金坛三星村感受六千多年前先民依水而居的生活图景,在广陵古籍刻印社领略扬州雕版印刷的精湛技艺和深厚底蕴,多视角、多维度讲述大运河与中国文学的相互滋养。
运河之畔,常州城东,有一处园林,以东坡为名,记录着一代文豪苏东坡与常州的不解之缘。西川、徐则臣、欧阳江河一行来到东坡园,跟着苏东坡的脚步,走过园内广济桥、舣舟亭、洗砚池等众多历史古迹,通过“苏东坡人生游历图”向观众讲述了苏东坡与常州、与大运河的故事。苏东坡一生走遍大半个中国,曾14次来到常州,也曾在奔流不息的大运河上留下足迹,他南来北往走过最多的交通干线就是运河水路,可以说,大运河见证了苏东坡的诗情才气与人生轨迹。
苏东坡之所以被人们敬仰,不仅仅是因为他横溢的才气,更由于他的那份豁达与洒脱。他一生自得其乐,在不同人生境遇中总能保持乐观,这种“东坡精神”深受当下年轻人喜爱。节目播出后,#苏东坡的顶级松弛感#、#东坡精神是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吃好#等话题获得全网热议,“拒绝内耗第一人,精神状态领先我九百年,叫人怎能不爱苏东坡”,不少观众评论道。
在金坛博物馆,嘉宾们亲眼见到了云雷纹陶豆、三星村石钺权杖等国家级文物,一件件陶器、骨器、玉器、石器形态各异,纹饰繁复,既彰显了新石器时期先民精湛的手工艺,也透露出那个时代独特的审美追求。泱泱华夏,万古江河,“那个时候人们就懂得利用水网来解决生活运输,实现文化交流”,大家不禁对这份来自远古的人水共生的智慧产生了深深敬意。(来源:2024-07-23  江苏卫视)
 
7.运河风景与文化图景交相辉映——河北创新路径活化传承大运河文化遗产
昔日,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今朝,燕赵精彩,运河奔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大运河河北段主河道总长530余公里,流经廊坊、沧州、衡水、邢台、邯郸5市17个县(市、区),是连接雄安、承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区域。河北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不断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新路径,深挖文化内涵,做好保护文章,创新发展思路,优化布局造福人民。
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孟村八极拳、吴桥杂技、邢窑烧制技艺等非遗得以更好保护传承……如今的大运河,生态环境改善迎来候鸟栖息,运河沿线众多历史遗存复现,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家底不断夯实,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空间不断拓展,燕赵大地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文化新图景。(来源:2024-07-22  环京津新闻网)
 

分享到